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AI+遥感影像 重庆市林业资源遥感监管平台试运行

来源:林业资源管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16 20: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据重庆市林业规划设计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建设通过“打标—验证—小范围试点—大范围试点—全市试点”的模式进行。打标就是标出林地变为非林地的地块,然后现场验证,从而

据重庆市林业规划设计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建设通过“打标—验证—小范围试点—大范围试点—全市试点”的模式进行。打标就是标出林地变为非林地的地块,然后现场验证,从而优化AI模型及参数。

将作为“智慧林长”重要组成部分

监管平台技术内核采取“AI+遥感影像”新模式,实现图斑判读自能化。建设完成后,将实现每月输出重庆部分或全部区县(视天气而定)的林地变化情况,每季度输出全市林地变化情况;自动提取森林资源地块的地理分布、面积、数量等信息,通过平台,定期向相关业务人员推送监测报告。

监管平台建设历时近一年,基本实现“全市及各区县的月报和季报”需求。

同时,基于历史监测成果开展森林资源变化图斑的趋势分析,为管理人员出台管理措施提供支撑。

8月12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林业规划设计院获悉,重庆市林业资源遥感监管平台投入试运行。该平台以后将出现在相关人员的手机上,通过它及时了解当地林业资源和自然保护地范围内林地变非林地等图斑情况,以便加强监管。

据了解,此前重庆市林业资源监管工作是以年度“森林督查”+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的形式展开。但这种“人工判读+遥感影像”模式的更新频次较低,一年才一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满足新时代我市森林资源监管“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要求。

为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林业资源监管中得到具体运用,实施林业资源遥感监管,实现森林资源智能监测常态化,全面提升我市森林资源监测水平,重庆市去年初启动了建设林业资源遥感监管平台(以下简称监管平台)。

上游新闻记者 范圣卿

“监管平台的一大特点就是智能、快速、效率高、精度较高。”重庆市林业调查监测首席专家罗邦祥表示,平台使用了中分辨率的哨兵I号、II号卫星数据,通过AI技术实现每月变化图斑自动判读,无需人工干预,效率高。通过全市验证,块状林地、自然保护地等变化平均精度达到80%以上,部分区县精度达到90%以上。

接下来,还将进一步优化平台功能和算法,“届时,监管平台作为‘智慧林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相关人员可利用手机及时了解当地林业资源和自然保护地等变化情况,以便加强监管,为守好巍巍青山、护好美丽家园起到有力支撑作用。”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平台?有哪些作用呢?

技术内核采取“AI+遥感影像”新模式

文章来源:《林业资源管理》 网址: http://www.lyzyglzz.cn/zonghexinwen/2022/0516/917.html



上一篇:碳达峰碳中和金融保险服务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
下一篇:湘东区林业局创新“四项机制”提升林业治理能

林业资源管理投稿 | 林业资源管理编辑部| 林业资源管理版面费 | 林业资源管理论文发表 | 林业资源管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林业资源管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